第250章 谨慎的郑把头

推荐阅读:极道剑尊叩问仙道机战:先驱者的归来妖尾:我才不要当会长大荒剑帝彼岸之主仙工开物遮天记混沌天帝诀吞噬古帝

    后半夜一点多,一袋袋的陪葬品陆续被提出洞口。

    老话说见微知著。

    就从这装袋风格上看,姓郑的做事也是极有条理。

    首先他们一袋基本只装三分之一左右,这样做的好处是运送方便,而且可以减少同袋中陪葬品之间的磕碰,另外说句不好听的,一旦出现突发|情况,这种小袋装法,拎起来跑也轻松。

    其次是分类规矩。

    每个袋子上都用记号笔做了标记。

    虽然有袋子遮挡,看不见具体什么东西,但我能听见声音。

    根据声音判断,前边五袋都是青铜器,大的跟大的装,小的跟小的装,感觉应该能有个二十件左右。

    第六袋是玉器。

    不是很多,都没装到三分之一,但玉器体积没有青铜器那么大,估计也在二十件上下。

    看到这我基本有谱了。

    这个点子的东家,多半是汉代时期,地方太守一级的实权官吏,不然铜器和玉器的数量对不上。

    第七八袋是杂项,东西比较多,体积也偏小,估计是一些首饰、车马件、稍微值钱的陶器之类的。

    再往后就是筒子了。

    数量不小,都给那个叫老曹的累冒汗了。

    不过多是多,却不怎么值钱。

    因为汉代墓一旦出现大量筒子,那基本就是五铢,这玩意存世量太大,除非个别珍品,比如“赤仄”、“传形”、“四出”之类的,不然都是论斤卖。

    当然总体来说,这是个不小的肥坑,只要棺材里别太含酸,少说也能在三百往上。

    这也反映出,汉代地方高|官的财力是相当不差的。

    所以这类点子在行里非常受欢迎,虽然级别上不是诸侯王,但实际上他就是土皇帝,以至于这种点子,基本都是活好干、出货多,一挖一个不吱声。

    唉

    这种感觉超级不爽。

    那话怎么说来着?

    别人吃肉我喝汤,别人造娃我扒窗……

    临近两点的,随着最后一袋筒子被提上来,隐约的,盗洞里传来一阵阵的劈砍声。

    我暗自点了点头。

    够细心。

    这是把棺底凿开了,想看看棺椁下边没有腰坑。

    我立即开始念咒:没有!没有!没有!

    结果如我所料,果然没有。

    但这并不是我的咒语厉害,而是到了汉代,腰坑就已经不怎么流行了。

    要在南方和巴蜀地区还有可能出现,北方指定没有,因为那时候北方才是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中心,南方好多地方都偏落后和原始,一些先秦时期的信仰,消失的也才不那么快。

    十几分钟后,几人陆续爬出盗洞开始回填,姓郑的在旁边不断提醒着几人小心点、别洒了什么的。

    说实话,这分沉着和谨慎,当时我都做不到。

    虽然我没在收尾工作上出过岔子,但打从傅显灵墓开始,这段时间里干的活儿,基本只要一爬出盗洞,我都会先点颗烟。

    不是因为累,而是因为(本章未完,请翻页)

本文网址:http://www.idsra.com/xs/9/9171/924699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idsr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