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2章 庙号之争
推荐阅读:极道剑尊、叩问仙道、机战:先驱者的归来、妖尾:我才不要当会长、大荒剑帝、彼岸之主、仙工开物、遮天记、混沌天帝诀、吞噬古帝、
次日卯时,天光未明。
三月的晨风裹挟着御花园里新开的杏花香,拂过金銮殿前汉白玉雕琢的盘龙柱。
檐角悬着的铜铃在风中轻响,与殿外汇聚的朝臣们压低的议论声混作一处。
吏部侍郎吴明哲拢着象牙笏板,忽觉肩头一沉。
转头见是户部主事赵汝成,正捻着花白胡须低声道:“周大人可曾听闻?今日早朝要议先帝庙号。”
他说话时呵出的白气在晨雾中散开,眼角皱纹里藏着几分探究。
“此事本该礼部拟定……”吴明哲话音未落,忽被一阵清脆的玉佩相击声打断。
只见礼部尚书邓弘文身着绛紫官袍踏过丹墀,胸前补子上金线绣的孔雀在宫灯下熠熠生辉。
身后跟着的六名礼部官员如同众星拱月,腰间青玉组佩随着步伐发出整齐的脆响。
一名武将忽然冷笑:“邓大人好大阵仗。”
他铁甲未卸,甲叶上还沾着昨夜巡营时的露水。
这话引得武将队列里传出几声嗤笑,文官们却纷纷向邓弘文行礼。
晨雾中顿时形成泾渭分明的两个阵营。
“吉时已至!”司礼监掌印太监张德全的尖嗓刺破晨霭。
朱漆殿门在嘎吱声中洞开,露出里面鎏金蟠龙藻井。
群臣整冠肃立,鱼贯而入时,兵部尚书冯安国故意看了一眼邓弘文,见对方并无异色,只能苦笑着摇摇头。
他手下这些武将,一个个都是莽夫,不懂得尊重文臣。
“陛下驾到!”
随着净鞭三响,楚宁踏着辰时的第一缕阳光自偏殿而来。
十二旒白玉珠在额前轻晃,玄色龙袍上金丝暗纹随着步伐若隐若现。
年轻帝王在龙椅上坐定,指尖划过扶手上狰狞的龙首,目光扫过殿下躬身的人群。
“参见陛下!”
山呼声中,他唇角微不可察地扬了扬:“今日只议一事。”
声音不重,却震得檐角铜铃都静了下来:“先帝尊号。”
殿中顿时响起窸窣的衣料摩擦声。
礼部给事中们捧着历代《谥法考》的竹简小跑入殿,卷轴展开时扬起细小的尘埃,在透过雕花窗棂的阳光里飞舞。
邓弘文率先出列,笏板上密麻麻写满小楷:“臣以为当谥文宗。”
他说话时三缕长须无风自动:“先帝修订《永徽律疏》,重视文臣,当得起这个文字。”
身后立刻有七八名翰林学士附和,青玉笏板举得像一片竹林。
“荒谬!”户部尚书刘守仁突然出声。
这位掌管天下钱粮的老臣声音洪亮,震得群臣纷纷转头看去:
“先帝减赋税、开漕运,该当宣宗!”
他从袖中甩出一卷黄册,落地展开竟是丈余长的《税赋蠲免录》。
争论间,吏部尚书吕修文主动站出班列,白胖脸上堆起笑纹:“二位大人且慢。”
他弯腰时腰间金鱼袋几乎垂地:“先帝在位三十载,赈灾二十七次,当为仁宗。”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三月的晨风裹挟着御花园里新开的杏花香,拂过金銮殿前汉白玉雕琢的盘龙柱。
檐角悬着的铜铃在风中轻响,与殿外汇聚的朝臣们压低的议论声混作一处。
吏部侍郎吴明哲拢着象牙笏板,忽觉肩头一沉。
转头见是户部主事赵汝成,正捻着花白胡须低声道:“周大人可曾听闻?今日早朝要议先帝庙号。”
他说话时呵出的白气在晨雾中散开,眼角皱纹里藏着几分探究。
“此事本该礼部拟定……”吴明哲话音未落,忽被一阵清脆的玉佩相击声打断。
只见礼部尚书邓弘文身着绛紫官袍踏过丹墀,胸前补子上金线绣的孔雀在宫灯下熠熠生辉。
身后跟着的六名礼部官员如同众星拱月,腰间青玉组佩随着步伐发出整齐的脆响。
一名武将忽然冷笑:“邓大人好大阵仗。”
他铁甲未卸,甲叶上还沾着昨夜巡营时的露水。
这话引得武将队列里传出几声嗤笑,文官们却纷纷向邓弘文行礼。
晨雾中顿时形成泾渭分明的两个阵营。
“吉时已至!”司礼监掌印太监张德全的尖嗓刺破晨霭。
朱漆殿门在嘎吱声中洞开,露出里面鎏金蟠龙藻井。
群臣整冠肃立,鱼贯而入时,兵部尚书冯安国故意看了一眼邓弘文,见对方并无异色,只能苦笑着摇摇头。
他手下这些武将,一个个都是莽夫,不懂得尊重文臣。
“陛下驾到!”
随着净鞭三响,楚宁踏着辰时的第一缕阳光自偏殿而来。
十二旒白玉珠在额前轻晃,玄色龙袍上金丝暗纹随着步伐若隐若现。
年轻帝王在龙椅上坐定,指尖划过扶手上狰狞的龙首,目光扫过殿下躬身的人群。
“参见陛下!”
山呼声中,他唇角微不可察地扬了扬:“今日只议一事。”
声音不重,却震得檐角铜铃都静了下来:“先帝尊号。”
殿中顿时响起窸窣的衣料摩擦声。
礼部给事中们捧着历代《谥法考》的竹简小跑入殿,卷轴展开时扬起细小的尘埃,在透过雕花窗棂的阳光里飞舞。
邓弘文率先出列,笏板上密麻麻写满小楷:“臣以为当谥文宗。”
他说话时三缕长须无风自动:“先帝修订《永徽律疏》,重视文臣,当得起这个文字。”
身后立刻有七八名翰林学士附和,青玉笏板举得像一片竹林。
“荒谬!”户部尚书刘守仁突然出声。
这位掌管天下钱粮的老臣声音洪亮,震得群臣纷纷转头看去:
“先帝减赋税、开漕运,该当宣宗!”
他从袖中甩出一卷黄册,落地展开竟是丈余长的《税赋蠲免录》。
争论间,吏部尚书吕修文主动站出班列,白胖脸上堆起笑纹:“二位大人且慢。”
他弯腰时腰间金鱼袋几乎垂地:“先帝在位三十载,赈灾二十七次,当为仁宗。”
(本章未完,请翻页)
本文网址:http://www.idsra.com/xs/9/9328/894214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idsr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