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新现实主义(三)

推荐阅读:极道剑尊叩问仙道机战:先驱者的归来妖尾:我才不要当会长大荒剑帝彼岸之主仙工开物遮天记混沌天帝诀吞噬古帝

    讨论余切这个作品的也不止教授们。

    余切回到社团时,发现这个教室外面,有学生很工整的用红漆抄写了“新现实主义”五个字,并且用白色薄木板作为底子。

    牌子钉在了教室外面。

    他一来,大家就非常激动的鼓掌,有个学生组织来的同学说:

    “来你们社团报名的人很多,我们都注意到了,原来的条件已经不能满足‘新现实主义’社团的发展,所以我们申请给你们配备了新的桌具。”

    是的,桌具,崭新的课桌,板凳,小黑板和粉笔,以及数量客观的文学杂志,《当代》、《十月》、《人民文学》……

    余切问:“这么多杂志哪来的?”

    “这都是大家自发捐出来的,余同学。”

    余切发表作品的《红岩》十月刊,就放在所有杂志的最上面。目前来看,他仍然是这个社团第一个上刊物的作者。

    哟……还有一张崭新的乒乓球桌呢。

    这得花大几十块钱吧。

    “这也是捐的?”

    “学院特批的。”

    产地是羊城的双鱼牌,仔细看,还有用于出口的DHS双鱼牌的英文标志,这种球桌只能在财大气粗的大厂里面看到,是正儿八经的大厂!

    比如燕京的人民印刷厂和雪花冰箱厂,那里工人们一干完活儿,甚至没有干完活儿,拿上拍就开始玩球。

    ——不要光说作家余切在摸鱼,事实上,我们现在的领导阶级……也就是城里的工人都在摸鱼。

    乔公访日,和一大批日本商界人士会面后,日本派出浩浩荡荡的代表团考察中国各地企业,看看中国人到底是钓鱼打窝,还是来真的。

    《读卖新闻》的松永就跑到了魔都的一家微电子厂——这代表中国当时的最高工业水平的工厂,发现这家工厂像是一家马路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一多半不合格。

    一条生产线上,八个人在吃瓜子唠嗑,一个人在照看生产线,接着,唯一看生产线的人也烦了。

    然后他去打乒乓球去了。

    松永看得瞠目结舌,他就在回国的报道中写:“中国人确实会改革,不改革不行了,他们的效率已经低到令人发指。”

    余切觉得这个同学十分熟悉,他问:“你是谁?”

    “余同学,我是我们学生组织派来的代表,我也看了你那个《天若有情》,很喜欢,我们还带来了燕大校报的同学,想对你做一个采访。”

    余切说:“这怎么采访?”

    他意思是现在一百多个人围着我,难不成把所有人都干晾着?

    这个代表转头和校报的记者聊了几句,说:“请你对同学们讲一讲,你创办社团的宗旨吧。”

    他们为这个事情定性,把调子起得很高:

    “我们燕大走出了未名诗社,朦胧诗派、走出了五四文学社,一代又一代传承……”

    “我们燕大,一直是全国年轻人的思想阵地和精神上(本章未完,请翻页)

本文网址:http://www.idsra.com/xs/9/9353/897950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idsr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