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巴老的评价

推荐阅读:极道剑尊叩问仙道机战:先驱者的归来妖尾:我才不要当会长大荒剑帝彼岸之主仙工开物遮天记混沌天帝诀吞噬古帝

    燕大。

    五月份开始进入到学生的考试季,但是没那么紧张。还是能看到不少学生在学校参加各种活动。

    新现实社团在燕大挺出名了,不少校外的学生也慕名而来。目前新现实社团和五四文学社分庭抗礼,成为学校最受欢迎的文学社团之一。

    燕大现在有个四大诗人的说法,分别是骆一禾、查海生、老木,西川。查海生确实是其中最为出名的,另外三个人性格比较内敛,没有查海生那种颠劲儿。

    西川还是余切的粉丝,他看了《百年孤独》这本书,在骆一禾的介绍下,主动加入了新现实社团,尝试创作一些散文性质的文学。

    “新现实”已经不光是“新现实”了,而是代表了新的东西,新的创作者。

    历史上,这个西川会和余桦建立起不错的关系,成为朋友,为了马尔克斯的签名争来争去,现在全成了“受到余切影响的人”。

    是的,“受到余切影响的人”开始有一些了。这不是说余切已经一统青年文坛,而是说他最先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是个标志性人物。

    刘芯武为代表的作者创立了“伤痕文学”,而余切为代表的作者,甭管他是军旅文还是新现实小说,他都在取代原先伤痕文学的关注度。

    创作伤痕文学的作者开始变少,尝试新题材的作者正在变多。

    从读者的反馈来看,大众也似乎反思够了,对过去的伤痛已经释怀,开始向前看。他们需要更加贴近现在生活的作品。

    文坛有些人关注到了这种现象,纷纷写了一些文章,这些文章以王濛写过的那篇发表在《文艺报》的评论最为出名。

    而后《大公报》的记者采访了当今的作协主席巴老——他因为伤病在家休养。所以这段“文学评论”是以对话的形式,记载到了《大公报》上面。

    在这份中国传媒史最早的报纸之一上,记者问:“伤痕文学似乎在失去关注度,您注意到这种现象了吗?”

    “注意到了。”

    “您怎么评价它?”

    “‘伤痕文学’有存在的必要,一开始它出来的时候,大家批评它,说这些作品难免让人伤悲,我当时支持了伤痕文学,希望大家不要因为向前走,向前看就忘记了过去的伤口,让伤口化脓。”

    “那您现在还支持伤痕文学吗?”

    “这不是由我来支持与否的问题。今天大家更愿意看其他的文章,说明已经确实向前看了。同样的东西,在不同年代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我观看了《雷雨》在沪的几次演出,四十年代时,人们都批判封建大家长的权威;建国之后,大家更多的注意到了剧中的阶级关系;而今年《雷雨》的电影上映,我发现年轻人们竟开始关注其中的爱情,演员的样貌……这是否是好的事情呢?新来的人有自己的追求,这大概是好的吧。”

    “(本章未完,请翻页)

本文网址:http://www.idsra.com/xs/9/9353/897957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idsr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