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强渡

推荐阅读:极道剑尊叩问仙道机战:先驱者的归来妖尾:我才不要当会长大荒剑帝彼岸之主仙工开物遮天记混沌天帝诀吞噬古帝

    金黄色的日头渐渐西下。

    灞水波涛涌动,浮光跃金。

    灞水两畔,二三十里的河岸,遍是大小柳树。

    灞桥折柳相送之风俗,便出于此地了。

    但魏军为了防止汉军至此伐木打造攻城器械,河畔所有的柳树不是被牛金、郝昭诸将砍伐,就是干脆直接放火烧了了事。

    于是被烧成黑炭,数量不知究竟几许的大小柳树躯干,就这么直挺挺矗立在河畔。

    间或垂立着少许被烧得半死不活之树在苟延残喘,配合上遍野丛生的杂草,七零八落的尸体,一时颇有种荒凉破败之感。

    先锋大将魏延,方才率本部精锐与王昶、牛金派到灞水以西阻截试探的部曲战了一场。

    获一小胜,斩首百余,把魏军赶回了东岸。

    此刻,得一小胜的魏延正勒马行走在灞水西畔,寻找着合适的东渡地点。

    汉军大部队还有二三里方至。

    对岸,就是灞陵城了。

    灞陵城西,半里外的河道上,一座石桥横跨灞水东西两岸。

    这石桥下垫石墩,共十五孔,长百丈,阔三丈。

    王昶、牛金万余人马,便是通过石桥渡河,如今驻扎于对岸,营垒将桥头包裹入内。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东进的汉军共五万余人,北临东西走向的渭水,南临东西走向的长安漕渠。

    也就是说,这部分人马被夹在了几乎平行的两水之间。

    而这一北一南两水间的距离,几乎十里。

    漕渠并不宽,也就二十步不到,但却颇深,足有丈余。

    这还是漕渠数十年无人疏浚,导致泥沙於积,而曹魏也没有大力疏浚之故。

    过往长安人口还算兴旺之时,这漕渠水深近两丈。

    水深,便是这漕渠之所以存在的理由了。

    泾水入渭,从黄土高原带来了大量的泥沙,导致长安以东的渭水下游一年有八九个月无法漕运,深挖渠,才能够保证长安漕运不断。

    汉军如今贴着这漕渠东进,魏军轻骑想过来骚扰,也并非一件轻松之事。

    半个时辰过去,魏延及吴班诸将在这十里宽的河畔,选了八处适合搭桥强渡的地点。

    汉军大部抵至灞水石桥后,却是没有直接将兵力分散到这八处,而是聚众于石桥以西。

    战卒就地休息饮食。

    辅卒与民夫,部分构建简单的营垒,另一部分则着手准备强渡的前期工作。

    “丞相,兵贵神速,不如直接举大军自灞桥强攻过去!”

    河畔的牙纛下,魏延找到了丞相,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虽然他受命寻找渡河地点,但刚才与魏军打了一小仗,察觉魏军实力士气都很是一般,遂起了强攻之念。

    丞相望着对岸那座灞陵城,摇了摇头:“这石桥不过三丈宽,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我大军人马虽众,却无用武之地,万一被阻于此,或死伤过甚,反而有损士气。

    “魏寇兵马不过万余,我(本章未完,请翻页)

本文网址:http://www.idsra.com/xs/9/9713/933414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idsr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