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唐三藏的道理
推荐阅读:九星霸体诀、满门忠烈被抄家,我直入陆地神仙、夜无疆、家族修仙,凌云九天、特工:开局郑耀先和我接头、斩仙台上何人?灵台方寸关门弟子、重生换嫁,短命太子他长命百岁了、心声泄露,我有了六位恋爱脑夫君、从高一开始的校园生活、装疯卖傻,谋定天下、
什么?
话题怎么就到这了?
净念菩萨的面皮猛地一僵,那双因愤怒而燃烧的眼眸,对上唐三藏那双古井无波的眼睛,心头竟是遏制不住地一颤。
他无法否认。
业报水镜之中,因果历历在目,三界神佛皆是见证。
但他不能认。
认了,便等同于承认他之前所有的义正辞严,都成了一场笑话。
事是这么个事。
但理不是这么个理。
话是不能这样说的。
他摇了摇头,脑后的佛光再次凝聚。
“功德佛所言,确有其事。”
他先是坦然承认,随即话锋一转,“然,此事需观其本,而非其表。我佛之门,非审判之庭,乃是渡化之舟。法云禅师当年所见,非是一个杀人凶徒,而是一个愿意放下屠刀,叩首于我佛座前的迷途羔羊。”
“我佛慈悲,讲究回头是岸。法云之过,在于其慈悲之心,用之非人,错信了那凶徒的忏悔之心。而陆凡之罪,则在于其魔性深植,拒不回头!他手刃仇敌之后,非但不感念我佛门为其留下一线寻仇之机,反而迁怒于整座寺院,将那数百无辜僧侣,尽数屠戮!”
“功德佛,难道在您眼中,法云禅师一时不察的善念之失,其罪,竟重于陆凡此獠屠戮数百人之滔天恶行吗?若为存小义而舍大义,为全一人之私仇而罔顾百家之性命,这,恐怕并非我佛法之真意吧!”
这一番话说得是偷梁换柱,避重就轻。
天庭众仙闻言,不少人微微颔首,觉得此话亦有几分道理。
毕竟,相较于一个寺庙的处置不当,屠戮数百人的罪孽,确实显得更为深重。
然而,唐三藏听完,脸上那份平静,没有丝毫动摇。
“菩萨此言,听之似有悲悯,实则,是混淆了善恶之根,颠倒了因果之序。”
“渡化与包庇,一念之差,谬以千里。”
“贫僧问你,何为渡化?”
“渡化者,渡其心,非渡其身。是令其真心忏悔,弥补前愆,直面己身之罪。若那凶徒真心悔过,法云当做之事,是将其送交官府,坦陈罪行,以求国法宽恕,而后再以佛法导其向善,方为正道。”
“可他做了什么?他为其剃度,赐其法号,将其藏于寺中,享受香火供奉。这不是渡化,这是纵容!是让他逃避罪责,心安理得地将血腥的过往,用一袭袈裟轻轻掩盖!”
“若心魔未除,执念未消,剃度披发,不过是换了一身皮囊的恶鬼,何来新生可言?”
唐三藏说一句,便向前踏出一步。
那月白色的僧袍无风自动,一股无形的、源自大道本源的威势,从他那文弱的身躯中散发出来,竟逼得净念菩萨脑后的佛光都开始微微晃动。
“菩萨只见到那凶徒手中的屠刀放下了,可曾见到陆凡父母倒在血泊中的冤魂,可曾安息?”
“菩萨只见到陆凡毁了寺院,可曾(本章未完,请翻页)
话题怎么就到这了?
净念菩萨的面皮猛地一僵,那双因愤怒而燃烧的眼眸,对上唐三藏那双古井无波的眼睛,心头竟是遏制不住地一颤。
他无法否认。
业报水镜之中,因果历历在目,三界神佛皆是见证。
但他不能认。
认了,便等同于承认他之前所有的义正辞严,都成了一场笑话。
事是这么个事。
但理不是这么个理。
话是不能这样说的。
他摇了摇头,脑后的佛光再次凝聚。
“功德佛所言,确有其事。”
他先是坦然承认,随即话锋一转,“然,此事需观其本,而非其表。我佛之门,非审判之庭,乃是渡化之舟。法云禅师当年所见,非是一个杀人凶徒,而是一个愿意放下屠刀,叩首于我佛座前的迷途羔羊。”
“我佛慈悲,讲究回头是岸。法云之过,在于其慈悲之心,用之非人,错信了那凶徒的忏悔之心。而陆凡之罪,则在于其魔性深植,拒不回头!他手刃仇敌之后,非但不感念我佛门为其留下一线寻仇之机,反而迁怒于整座寺院,将那数百无辜僧侣,尽数屠戮!”
“功德佛,难道在您眼中,法云禅师一时不察的善念之失,其罪,竟重于陆凡此獠屠戮数百人之滔天恶行吗?若为存小义而舍大义,为全一人之私仇而罔顾百家之性命,这,恐怕并非我佛法之真意吧!”
这一番话说得是偷梁换柱,避重就轻。
天庭众仙闻言,不少人微微颔首,觉得此话亦有几分道理。
毕竟,相较于一个寺庙的处置不当,屠戮数百人的罪孽,确实显得更为深重。
然而,唐三藏听完,脸上那份平静,没有丝毫动摇。
“菩萨此言,听之似有悲悯,实则,是混淆了善恶之根,颠倒了因果之序。”
“渡化与包庇,一念之差,谬以千里。”
“贫僧问你,何为渡化?”
“渡化者,渡其心,非渡其身。是令其真心忏悔,弥补前愆,直面己身之罪。若那凶徒真心悔过,法云当做之事,是将其送交官府,坦陈罪行,以求国法宽恕,而后再以佛法导其向善,方为正道。”
“可他做了什么?他为其剃度,赐其法号,将其藏于寺中,享受香火供奉。这不是渡化,这是纵容!是让他逃避罪责,心安理得地将血腥的过往,用一袭袈裟轻轻掩盖!”
“若心魔未除,执念未消,剃度披发,不过是换了一身皮囊的恶鬼,何来新生可言?”
唐三藏说一句,便向前踏出一步。
那月白色的僧袍无风自动,一股无形的、源自大道本源的威势,从他那文弱的身躯中散发出来,竟逼得净念菩萨脑后的佛光都开始微微晃动。
“菩萨只见到那凶徒手中的屠刀放下了,可曾见到陆凡父母倒在血泊中的冤魂,可曾安息?”
“菩萨只见到陆凡毁了寺院,可曾(本章未完,请翻页)
本文网址:http://www.idsra.com/xs/9/9876/942451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idsr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