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一场精心的“演出”
推荐阅读:沈青云周雪大结局免费阅读全文、教导培训?谁教你这么改机娘的?、天渊、沈青云周雪最新章节免费观看、谁家正经四号位顶中锋、陆小姐独美后,六个哥哥跪求原谅、不是,这反派咋是萝莉控?、公路求生:百倍奖励、永夜余烬、纯人类流放黑塔被疯批哨兵强制爱、
临州距离省城不过两小时车程。</p>
周一清晨,郑仪乘坐组织部安排的公务车前往临州参加重点项目观摩会。</p>
车窗外的风景逐渐从都市高楼变为郊区绿地,又转为开阔的乡村田野。</p>
科员小张坐在副驾驶,回头汇报道:</p>
“郑处,临州市委办公厅昨晚发来了详细行程安排,上午九点半开始项目观摩,下午是汇报座谈会,参会的有市委王书记、副市长李远,还有几个部门的负责人。”</p>
郑仪点点头,接过行程表扫了一眼。</p>
“临州智慧物流产业园一期落成观摩会”</p>
这个项目总投资近50亿,是省重点工程,建成后将成为覆盖整个江东及周边省份的区域性物流枢纽。</p>
李远作为分管副市长,是这个项目的总负责人。</p>
“这个项目之前省里批的时候是不是有争议?”</p>
郑仪微微皱眉回忆道。</p>
小张翻了下资料:</p>
“有的,最初规划时环保部门提出过质疑,担心物流园区的交通流量会加重周边道路负担,但后来李市长重新调整了规划,增加了智能调度系统和绿色通道,才最终获批。”</p>
郑仪微微颔首。</p>
环保、土地、资金,永远是地方项目的三大敏感点,能在这些方面平衡好的干部,基本都可以在地方站稳脚跟。</p>
李远显然不简单。</p>
九点二十分,郑仪一行人抵达临州智慧物流产业园。</p>
园区大门前已经站了不少人,站在最前列的是一个身材挺拔的中年男人——临州市委书记王学文。</p>
他身着深色西装,面带微笑,见郑仪下车便主动迎上来握手。</p>
“郑处长,欢迎指导工作!”</p>
郑仪微笑回应:</p>
“王书记客气了,我们是来学习经验的。”</p>
寒暄几句后,王学文侧身介绍身旁的李远:</p>
“这是李市长,本次项目的具体负责人。”</p>
李远上前一步,微微颔首:</p>
“郑处长好,我们又见面了。”</p>
郑仪点头:</p>
“李市长动作很快啊,上次谈话时才提过智能化调度,今天就见到实物了。”</p>
两人简单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读出一丝心照不宣——这次观摩会,不仅仅是项目展示的机会,更是一次隐形的考察与互动。</p>
观摩队伍沿着园区主干道前行,李远亲自解说重点环节。</p>
“我们在这个项目上采用了全数字化管理模式,货物进出、车流调度、仓储分配全部由系统自动优化,减少人工干预可能带来的效率损耗和廉政风险。”</p>
郑仪注意到他的用词——“廉政风险”,说明他很清楚组织部的关注点。</p>
他微微一笑:</p>
“这套系统能避免人为操作的空间?”</p>
李远点头:</p>
“所有操作流程在系统中全部留痕,任何异常变动都会触发审计预警。”</p>
郑仪看向王学文:</p>
“王书记,这套系统如果效果好,可以在全市推广啊。”</p>
王学文笑着点头:</p>
“已经在安排了,这也是李市长的成绩。”</p>
他这话说得漂亮,既抬高了李远,又显得自己这个一把手充分放权,很有领导风度。</p>
但在郑仪看来,这个安排背后可能还有另一层意思,王学文不想让李远独占功劳,所以把“全市推广”这个更大的盘子控制在自己手里。</p>
官场之道,功要有人分,责要有人扛。</p>
中午的欢迎午宴,王学文做了简短致辞,然后就把主角位置让给了李远做详细汇报。</p>
郑仪坐在主桌,一边吃饭一边观察临州市班子成员之间的互动。</p>
王学文作为市委书记,明显掌控全局,对其他班子成员保持着一种亲切但又有距离感的姿态。</p>
而李远虽然年轻几岁,但言谈举止淡定自若,既不抢风头,也不显得畏缩,在团队中有相当的威信和存在感。</p>
这才是真正会做官的,既有能力干实事,又懂得在适当的时候进退。</p>
午宴后,郑仪婉拒了休息安排,提出想去看看园区的智能调度中心。</p>
李远亲自陪同,两人在一众随行人员的簇拥下,来到园区核心建筑,指挥大厅。</p>
宽敞的指挥中心内,巨大的电子屏实时显示着园区各处动态,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操作着控制台。</p>
“这是我们的‘智慧大脑’。”</p>
李远指着大屏幕介绍道:</p>
“所有运营数据在这里一目了然。”</p>
他示意工作人员调出几个关键指标界面,向郑仪详细解释了系统如何优化资源配置、预防腐败漏洞。</p>
郑仪听得认真,不时提问,两人交流十分专业,几乎看不出任何私下联系的痕迹。</p>
但当大部分随行人员被李远支开去看其他环节时,郑仪突然问道:</p>
“张松林最近怎么样?”</p>
李远眼睛都没眨一下:</p>
“他请了病假,据说去北京看病了。”</p>
“病假?”</p>
郑仪似笑非笑。</p>
“什么时候批的?”</p>
“上周五。”</p>
李远的声音很平静。</p>
“市长批的。”</p>
郑仪轻轻“哦”了一声,不再多问。</p>
两人继续向前走,仿佛刚才的对话从未发生。</p>
但郑仪心里明白,李远这句话蕴含了很多信息。</p>
张松林“去北京看病”,很可能是去找关系疏通;而李远能毫不犹豫地说出“市长批的”,不仅说明他和市长的关系不错,又表达了根本不担心这件事会对自己的产生影响。</p>
这说明什么?</p>
要么是李远已经掌握了局面,要么是张松林的问题已经盖棺定论,不需要再顾忌了。</p>
参观结束后,郑仪对随行人员说道:</p>
“这个项目做得很好,特别是智能管理系统,很有推广价值。”</p>
“我们会向部里建议派专业团队来总结经验。”</p>
李远微微点头:</p>
“随时欢迎。”</p>
这是两人之间一次完美的默契,郑仪释放了支持信号,李远接受并回报以尊重。</p>
会议结束后,李远亲自送郑仪上车。</p>
“郑处长,欢迎常来指导工作。”</p>
李远的声音不高不低。</p>
郑仪点点头:</p>
“有机会一定再来学习。”</p>
他顿了顿,又补充一句:</p>
“对了,你们那个智能调度系统的材料,方便发我一份吗?”</p>
李远立刻会意:</p>
“没问题,我让办公室整理好,给您送过去。”</p>
“谢谢。”</p>
郑仪轻轻点头,转身上车。</p>
车门关上的瞬间,郑仪的表情终于放松下来。</p>
这一天的“演出”可谓完美——没有任何超出工作关系的交流,但通过几个关键节点的互动,已经为今后的进一步联系铺好了路。</p>
周一清晨,郑仪乘坐组织部安排的公务车前往临州参加重点项目观摩会。</p>
车窗外的风景逐渐从都市高楼变为郊区绿地,又转为开阔的乡村田野。</p>
科员小张坐在副驾驶,回头汇报道:</p>
“郑处,临州市委办公厅昨晚发来了详细行程安排,上午九点半开始项目观摩,下午是汇报座谈会,参会的有市委王书记、副市长李远,还有几个部门的负责人。”</p>
郑仪点点头,接过行程表扫了一眼。</p>
“临州智慧物流产业园一期落成观摩会”</p>
这个项目总投资近50亿,是省重点工程,建成后将成为覆盖整个江东及周边省份的区域性物流枢纽。</p>
李远作为分管副市长,是这个项目的总负责人。</p>
“这个项目之前省里批的时候是不是有争议?”</p>
郑仪微微皱眉回忆道。</p>
小张翻了下资料:</p>
“有的,最初规划时环保部门提出过质疑,担心物流园区的交通流量会加重周边道路负担,但后来李市长重新调整了规划,增加了智能调度系统和绿色通道,才最终获批。”</p>
郑仪微微颔首。</p>
环保、土地、资金,永远是地方项目的三大敏感点,能在这些方面平衡好的干部,基本都可以在地方站稳脚跟。</p>
李远显然不简单。</p>
九点二十分,郑仪一行人抵达临州智慧物流产业园。</p>
园区大门前已经站了不少人,站在最前列的是一个身材挺拔的中年男人——临州市委书记王学文。</p>
他身着深色西装,面带微笑,见郑仪下车便主动迎上来握手。</p>
“郑处长,欢迎指导工作!”</p>
郑仪微笑回应:</p>
“王书记客气了,我们是来学习经验的。”</p>
寒暄几句后,王学文侧身介绍身旁的李远:</p>
“这是李市长,本次项目的具体负责人。”</p>
李远上前一步,微微颔首:</p>
“郑处长好,我们又见面了。”</p>
郑仪点头:</p>
“李市长动作很快啊,上次谈话时才提过智能化调度,今天就见到实物了。”</p>
两人简单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读出一丝心照不宣——这次观摩会,不仅仅是项目展示的机会,更是一次隐形的考察与互动。</p>
观摩队伍沿着园区主干道前行,李远亲自解说重点环节。</p>
“我们在这个项目上采用了全数字化管理模式,货物进出、车流调度、仓储分配全部由系统自动优化,减少人工干预可能带来的效率损耗和廉政风险。”</p>
郑仪注意到他的用词——“廉政风险”,说明他很清楚组织部的关注点。</p>
他微微一笑:</p>
“这套系统能避免人为操作的空间?”</p>
李远点头:</p>
“所有操作流程在系统中全部留痕,任何异常变动都会触发审计预警。”</p>
郑仪看向王学文:</p>
“王书记,这套系统如果效果好,可以在全市推广啊。”</p>
王学文笑着点头:</p>
“已经在安排了,这也是李市长的成绩。”</p>
他这话说得漂亮,既抬高了李远,又显得自己这个一把手充分放权,很有领导风度。</p>
但在郑仪看来,这个安排背后可能还有另一层意思,王学文不想让李远独占功劳,所以把“全市推广”这个更大的盘子控制在自己手里。</p>
官场之道,功要有人分,责要有人扛。</p>
中午的欢迎午宴,王学文做了简短致辞,然后就把主角位置让给了李远做详细汇报。</p>
郑仪坐在主桌,一边吃饭一边观察临州市班子成员之间的互动。</p>
王学文作为市委书记,明显掌控全局,对其他班子成员保持着一种亲切但又有距离感的姿态。</p>
而李远虽然年轻几岁,但言谈举止淡定自若,既不抢风头,也不显得畏缩,在团队中有相当的威信和存在感。</p>
这才是真正会做官的,既有能力干实事,又懂得在适当的时候进退。</p>
午宴后,郑仪婉拒了休息安排,提出想去看看园区的智能调度中心。</p>
李远亲自陪同,两人在一众随行人员的簇拥下,来到园区核心建筑,指挥大厅。</p>
宽敞的指挥中心内,巨大的电子屏实时显示着园区各处动态,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操作着控制台。</p>
“这是我们的‘智慧大脑’。”</p>
李远指着大屏幕介绍道:</p>
“所有运营数据在这里一目了然。”</p>
他示意工作人员调出几个关键指标界面,向郑仪详细解释了系统如何优化资源配置、预防腐败漏洞。</p>
郑仪听得认真,不时提问,两人交流十分专业,几乎看不出任何私下联系的痕迹。</p>
但当大部分随行人员被李远支开去看其他环节时,郑仪突然问道:</p>
“张松林最近怎么样?”</p>
李远眼睛都没眨一下:</p>
“他请了病假,据说去北京看病了。”</p>
“病假?”</p>
郑仪似笑非笑。</p>
“什么时候批的?”</p>
“上周五。”</p>
李远的声音很平静。</p>
“市长批的。”</p>
郑仪轻轻“哦”了一声,不再多问。</p>
两人继续向前走,仿佛刚才的对话从未发生。</p>
但郑仪心里明白,李远这句话蕴含了很多信息。</p>
张松林“去北京看病”,很可能是去找关系疏通;而李远能毫不犹豫地说出“市长批的”,不仅说明他和市长的关系不错,又表达了根本不担心这件事会对自己的产生影响。</p>
这说明什么?</p>
要么是李远已经掌握了局面,要么是张松林的问题已经盖棺定论,不需要再顾忌了。</p>
参观结束后,郑仪对随行人员说道:</p>
“这个项目做得很好,特别是智能管理系统,很有推广价值。”</p>
“我们会向部里建议派专业团队来总结经验。”</p>
李远微微点头:</p>
“随时欢迎。”</p>
这是两人之间一次完美的默契,郑仪释放了支持信号,李远接受并回报以尊重。</p>
会议结束后,李远亲自送郑仪上车。</p>
“郑处长,欢迎常来指导工作。”</p>
李远的声音不高不低。</p>
郑仪点点头:</p>
“有机会一定再来学习。”</p>
他顿了顿,又补充一句:</p>
“对了,你们那个智能调度系统的材料,方便发我一份吗?”</p>
李远立刻会意:</p>
“没问题,我让办公室整理好,给您送过去。”</p>
“谢谢。”</p>
郑仪轻轻点头,转身上车。</p>
车门关上的瞬间,郑仪的表情终于放松下来。</p>
这一天的“演出”可谓完美——没有任何超出工作关系的交流,但通过几个关键节点的互动,已经为今后的进一步联系铺好了路。</p>
本文网址:http://www.idsra.com/xs/3/3400/357460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idsr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