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你的未来,我说了算

推荐阅读:许辰苏芸小说全文免费在线阅读许辰苏芸小说全文无删减完整版许辰苏芸最新更新完整版冷战三年,提离婚他却跪下了重回1982小渔村我接受联姻离开后,言总哭红眼军婚七年不圆房,她提交离婚申请徒儿你太无敌了,求求你下山去吧叩问仙道灵气复苏,我从种田开始修仙

    </p>

    郑仪走过去,王菊立即起身:</p>

    “郑处长!”</p>

    郑仪示意她坐下:</p>

    “不用拘束,我就是来随便聊聊。”</p>

    王菊微微一笑,姿态大方:</p>

    “您想聊什么?”</p>

    郑仪看着她,直接问道:</p>

    “我看了你之前在东川市团委搞的青年创业项目,很感兴趣。你是如何协调那么多部门资源的?”</p>

    王菊合上笔记本,认真回答:</p>

    “其实关键不在于协调,而在于让每个部门都看到这件事对自己的价值。”</p>

    她的声音温和但条理清晰:</p>

    “比如人社部门关心就业率,我们就强调创业带动就业的数据;财政部门关心资金效益,我们就突出创业项目的税收回报……”</p>

    郑仪点点头:</p>

    “所以你并没有硬性要求他们配合?”</p>

    王菊摇头:</p>

    “硬性要求只会让人完成任务,但不会让人真正投入。我们是用数据和实例去说服,再通过试点让他们看到效果,自然就愿意参与了。”</p>

    郑仪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又问道:</p>

    “如果遇到确实不愿意配合的领导呢?”</p>

    王菊眨了下眼睛:</p>

    “那就想办法绕过他。”</p>

    郑仪眉毛微挑:</p>

    “哦?”</p>

    王菊嘴角弯了弯:</p>

    “比如某个部门负责人不愿意参与,我们就直接找他手下的年轻干部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只要效果出来了,领导自然会跟上来。”</p>

    郑仪忍不住笑了:</p>

    “这招不错。”</p>

    王菊轻声说道:</p>

    “其实很多政策推进的难点不在基层,而在中层——既不够高到能看到全局,又不够低到能感受一线实际困难。”</p>

    林鹤鸣在一旁点头:</p>

    “确实如此。”</p>

    郑仪看向王菊:</p>

    “你在团委工作四年,最大的感悟是什么?”</p>

    王菊略作思考,回答道:</p>

    “年轻人可以激进,但政策不能冒进。”</p>

    郑仪饶有兴趣:</p>

    “怎么说?”</p>

    “我们提倡创新,但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p>

    王菊解释道:</p>

    “很多看似时髦的理念,放在基层未必适用。所以我的做法是——小步快跑,及时调整。”</p>

    郑仪微微颔首,忽然问道:</p>

    “这次青干班结束后,你有什么想法?”</p>

    话里有话。</p>

    王菊看了郑仪一眼,谨慎地回答:</p>

    “服从组织安排,但我希望能去更基层的地方锻炼。”</p>

    郑仪点点头,不再多问。</p>

    他站起身,对林鹤鸣说道:</p>

    “走吧,让王处长好好休息。”</p>

    离开休息区后,林鹤鸣忍不住问道:</p>

    “郑处,王菊怎么样?”</p>

    郑仪没直接回答,只是说:</p>

    “她很适合去区县挂职。”</p>

    林鹤鸣若有所思:</p>

    “那范破呢?”</p>

    “招商系统或者改革部门。”</p>

    郑仪语气肯定。</p>

    “他的思路适合干具体业务,不适合统筹全局。”</p>

    “那我呢?”</p>

    林鹤鸣忽然问道。</p>

    郑仪停下脚步,看着他的眼睛:</p>

    “你不一样。”</p>

    “哪里不一样?”</p>

    “你需要的位置,不是组织部能决定的。”</p>

    郑仪语气平淡。</p>

    “得看你自己能不能抓住机会。”</p>

    林鹤鸣愣住了。</p>

    郑仪拍拍他的肩膀,转身离去,留下一脸思索的林鹤鸣站在走廊上。</p>

    郑仪回到省委组织部大楼时,已是下午三点。</p>

    电梯里碰巧遇到干部二处的马国伟,对方神色尴尬地点点头。</p>

    “今天党校结业典礼怎么样?”</p>

    马国伟干笑着寒暄。</p>

    郑仪笑了笑:</p>

    “挺好的,发现几个不错的苗子。”</p>

    走出电梯,严明已经在走廊等候多时。</p>

    “郑处,李处长让你一回来就去他办公室。”</p>

    郑仪点点头,快步走向李长庚办公室。</p>

    推门而入时,李长庚正在审阅一份红头文件。</p>

    看到郑仪进来,他摘下老花镜。</p>

    “怎么样,青干班那几个人才?”</p>

    郑仪在李长庚对面坐下,简明扼要地汇报了林鹤鸣、范破、王菊三人的表现。</p>

    李长庚听后,若有所思地点燃一支烟。</p>

    “林鹤鸣可以用,但要用在合适的岗位。”</p>

    郑仪点头赞同:</p>

    “他适合去问题多的地方,当‘救火队长’。”</p>

    “范破呢?”</p>

    “业务型人才,适合招商或者改革部门。”</p>

    “至于王菊……”</p>

    郑仪略作停顿:</p>

    “可以考虑放到区县班子挂职锻炼。”</p>

    李长庚看着郑仪,似笑非笑地吐出一口烟圈:</p>

    “对了,李远这个人......可以多接触接触。”</p>

    郑仪微微一怔,立刻会意。</p>

    这是李长庚在暗示他要经营关系——李远既然是临州市新任的常务副推荐人选,其背后显然有人支持。</p>

    而李长庚特意提及,说明这层关系值得重视。</p>

    “我会安排一次正式的考察谈话。”</p>

    郑仪语气平稳。</p>

    “争取全面了解这位同志。”</p>

    李长庚满意地点点头:</p>

    “年轻人,眼光要放长远些。”</p>

    他顿了顿,补充道:</p>

    “明天李明远来部里汇报工作,你好好准备一下。”</p>

    郑仪心领神会:</p>

    “明白。”</p>

    离开办公室后,郑仪立刻翻开李远的完整档案仔细研究。</p>

    档案显示,李远是从基层一步一个脚印上来的干部。</p>

    早年曾在乡镇担任办公室主任、副镇长,后来调到县里,先后任发改局局长、副县长,五年前调任临州市财政局局长,去年升任副市长。</p>

    郑仪特别注意到了一个细节——李远在任财政局长期间,曾推动临州市财务公开制度改革,当时还上了《江东日报》头版。</p>

    “倒是个会抓亮点的......”</p>

    郑仪喃喃自语。</p>

    他又翻到社会关系一栏,发现李远的妻子是临州市政协办公室副主任,岳父曾在临州市委工作,现已退休。</p>

    这层关系不显山不露水,但放在位置上却刚刚好——既有一定的影响力,又不至于太过招摇。</p>

    典型的“实力派”背景。</p>

    郑仪合上档案,思索着明天的谈话策略。</p>

    既然李长庚特意交代要“多接触”,就说明李远背后的人脉值得重视。</p>

    但作为组织部干部,又不能表现得太热情,否则有失身份。</p>

    他拿起电话,拨通了许建林的号码:</p>

    “李远明天的谈话,安排在小会议室吧。”</p>

    “好的郑处。”</p>

    许建林问道:</p>

    “需要准备什么特别材料吗?”</p>

    “不必。”</p>

    郑仪斟酌着词句:</p>

    “按正常程序来,但要......周到些。”</p>

    这个“周到”二字,就是暗示要做得不着痕迹地重视。</p>

    “明白了。”</p>

    许建林也是老机关,一点就透:</p>

    “我会安排好的。”</p>

本文网址:http://www.idsra.com/xs/3/3404/357572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idsr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