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图穷匕见,均田徙民

推荐阅读:极道剑尊叩问仙道机战:先驱者的归来妖尾:我才不要当会长大荒剑帝彼岸之主仙工开物遮天记混沌天帝诀吞噬古帝

    座中宾客本怀忐忑之心而至,未曾想汉相如此雍容大度,一时间多是如沐春风,心中感悦,乃至于部分人有些飘飘然起来。

    曹魏无力动我们。

    换了季汉,还是需要我们。

    不然呢?

    嘿,统治天下是要人的!

    季汉以川蜀一州之人力物力,靠什么统治偌大的天下?

    靠蜀中那五万多俗吏吗?

    单单地域上的阻隔,就决定了依靠蜀人治天下是无稽之谈。

    依靠关东人?

    曹魏给关东士族分润那么多的利益,做了那么多妥协让步。

    你季汉既然给不了他们想要的东西,不跟我们这些大汉龙兴之地上的豪族休戚与共,征服关东,难道还跟后汉、曹魏一样继续压迫关西吗?

    季汉的突然崛起,可以说是大半个关西的众望所归。

    关中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非只是因为关中乃前汉龙兴之地所以关中人心思汉,更因为关西与关东几百年对立,矛盾不可调和,每逢治乱之交便互相倾轧,更是早已成了传统。

    赢政一统六国,打压关东。

    刘邦入主关中,打压关东。

    到了刘秀移都洛阳,风水轮流转,关东开始倾轧关西,关西人渐渐淡出政治舞台。

    终后汉之世二百余年,除外戚梁窦与弘农杨氏外,关西几乎没有出过三公宰辅,为关东所轻,却又不得不苦哈哈地担任后汉朝廷与关东士族的军事屏障。

    关东蹑高位,关西沉下僚。

    形成了关东出相,关西出将的政治格局。

    而所谓将相,听着好听,似乎关西关东势均力敌,但事实上,关西出来的那些将,一个个都恨不得往关东人屁股上贴,拼了命想摆脱关西武人的下等身份。

    譬如辛毗,譬如董卓,这俩出身陇西的颍川门生就是例子。

    关东人控扼了中枢,压制关西人的崛起,又激化了汉羌的矛盾,导致了百年羌乱的出现。

    闹出乱子后又五议弃凉,以邻为壑,只图关东一方之利益,把困难与祸害全部转嫁关西。

    这种矛盾积攒了几百年,不是一时半刻能消解的,曹魏与颍川士族妥协之后,关西更是彻底淡出了政治舞台,连『将』都出不了了,更遑论什么三公宰辅。

    这也是大汉重返关中后,京兆韦杜等大族主动献出部分户籍向大汉示好,主动寻求与大汉合作的原因所在了。

    他们需要大汉的政治资源,大汉需要他们的治理能力,他们与大汉是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的关系。

    筵席之间,言笑晏晏,丞相有条不紊地把朝廷接下来准备如何治理关中,需要在座诸族如何配合共治关中诸事一一道来。

    譬如将曹魏从关中征发的所有役夫全部派回原籍。

    又譬如朝廷将组织人力,调拨粮秣赈济关中百姓,保证百姓能撑到秋收,但需要本地世族配合大汉进行第一次秋税的征收,以及民户的重新编户。

    (本章未完,请翻页)

本文网址:http://www.idsra.com/xs/9/9713/933419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idsr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